为什么黄喉噪鹛会难以人丁兴旺

  自从2000年在江西婺源发现黄喉噪鹛以来,黄喉噪鹛的规模并未扩大,数量一直保持在150只左右。黄喉噪鹛为什么难以人丁兴旺?仍然是一个谜。

  6月18日,从婺源县野生动物保护站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日前,他们在婺源县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发现60多只黄喉噪鹛。尽管此前也有发现,但此次发现的黄喉噪鹛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黄喉噪鹛最大野生种群。不过喜中有忧:婺源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洪元华告诉记者,自从2000年在婺源发现黄喉噪鹛以来,其规模并未扩大,数量一直保持在150只左右。黄喉噪鹛近年来数量未见增长成了一个谜。

  黄喉噪鹛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噪鹛,因具有鲜黄色的喉而得名。1876年,科学家在印度阿萨姆邦与缅甸西部交界的地方,首次发现了这种鸟,此后它们就从人们的视线年,黄喉噪鹛在我省婺源被发现,但仅有的那一只标本被发现者带到了美国。

  1956年,中苏联合科考队在云南思茅发现了黄喉噪鹛,3只标本有两只远走俄罗斯,一只留在我国。当人们再去思茅寻找黄喉噪鹛时,却一无所获。

  以人们对鸟类的认识,像黄喉噪鹛这样不作长距离迁徙的鸟,数量稀少又分布在相距遥远、互不连接的几个区域,应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气候变迁,被逐渐分割并演化为不同的亚种,可以判断它是孑遗物种并濒临灭绝。

  1992年,有个绰号“小板鸭”的婺源青年,无意中打下一只黄喉噪鹛,送给了一位老师做成标本。标本辗转送人后不知去向,所幸留下了照片。

  1993年,英国鸟类保护协会一位会员在香港鸟市意外发现一只黄喉噪鹛,它混在来自我国内地的出口画眉中,经过专家的认定,确认这只黄喉噪鹛是婺源亚种。为了寻找它尚在世间的同伴,一项由国际资助的调查于1997年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什么黄喉噪鹛会难以人丁兴旺2000年5月,人们在婺源再次发现了黄喉噪鹛。

  目前,黄喉噪鹛分布在婺源的太白镇、秋口镇等处,总数有150只左右。“这几年来,调查发现黄喉噪鹛的数量不见增多,种群总体规模保持原样。”洪元华说。由于没有先进的跟踪设备,无法掌握黄喉噪鹛的生活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种群规模不见扩大,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他同时谈到,松鼠对黄喉噪鹛的危害很大。“今年年初,保护站组织了一批猎手对黄喉噪鹛繁殖地内的松鼠进行了一次捕杀,因为松鼠对黄喉噪鹛的卵和雏鸟的危害很大,经常会吃掉它们。”

  黄喉噪鹛是群居性鸟类,每年3月下旬,都会成群结队出现在繁殖地,产卵、哺育幼鸟,然后就会“举家”迁移,但飞往何处,在哪过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解的悬念。这无疑给探究黄喉噪鹛种群不扩大的原因带来了障碍。“因为不能对它们进行跟踪观测,只能在繁殖期进行研究,时间短暂,难以深入。”洪元华道出了他的无奈。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鸟类,2009年,婺源县将建立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该县的重点建设项目。“我们正在筹备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像黄喉噪鹛这样的濒危物种,让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栖息地。”洪元华说,通过足够的资金运作,对黄喉噪鹛进行跟踪研究,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对未来人工繁育这一种群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洪元华是当年发现黄喉噪鹛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这一种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再发现更多的黄喉噪鹛矫捷地在林间穿梭、婉转悠扬的叫声响彻山间。”这是洪元华的憧憬。

  黄喉噪鹛:体型略小(23厘米)的噪鹛。顶冠蓝灰色,外形为具黑色眼罩和鲜黄色的喉,上体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边缘,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黄色而渐变成白色。细弱的唧唧叫声。在我国东南部及云南南部有两独立群体。全球性濒危。云南的亚种仅有所存的模式标本,罕见于江西婺源的丘陵地带。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于地面杂物中取食。

首页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