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科_海燕科同级,下级分类有哪些

  海燕科(学名:Hydrobatidae)鸟类在分类上隶属于鹱形目,全世界共有8属23种,科以下分为叉尾海燕亚科(Hydrobatinae)和角尾海燕亚科(Oceanitiane)。前者分布于北半球海域,后者分布于南半球海域。海燕科的鸟类都是一些非常小的海鸟。大小和掠鸟或燕子差不多,亦具管状鼻,但鼻管基部融合成一管,鼻孔开口于嘴峰正中央。第二枚初级飞羽最长。外形似燕,尾叉形。

  中文学名海燕科英文学名Hydrobatidae总目今颚总目(突胸总目)目鹱形目科海燕科目录

  小型海鸟,体长13至26厘米。单一鼻管位于上喙,鼻管内部仍分隔。喙细弱,尖端弯钩。嗅觉好,善侦察食物。盐腺发达,眼上方有分泌器官能排出血液中过多的盐分。翼短而宽。脚细弱,足有蹼,不适在陆上行走。飞羽暗色,体羽黑、灰或褐色,腹部为不同程度的白色,有些种类腰及尾上覆羽白色。雌雄鸟同色

  栖息于全球的各大洋,除北半球高纬度的极地外,其余海域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因是属远洋性的鸟类,大都生活于偏远无人居住的岩崖岛屿。

  群聚性的鸟类,无论在营巢区或海上,多为小群或松散的各类海燕群体活动,但也有些种类单独行动。一生都在海上生活,仅在繁殖时回到陆地。除了少数种类会在白天上陆外,大部分种类都在天黑之後才回巢,以减少掠夺者如海鸥、贼鸥、鸦和猛禽等的猎食。常见贴近海面飞行,敏捷如燕,有时双脚沾到水面,似在水上行走。偶尔冲入水中捕食,但很快又从水里跃出。很少停浮在海面上休息。食性:口裂小,只能捕食小型鱼类和浮游在海面上的小卷、磷虾等。常以脚溅水或用脚在水上摇晃,捕食受干扰而惊慌的浮游动物和小鱼。有时也会追随渔船、鲸豚群或鱼群,捕食逃窜的小鱼。迁徙:有多种不同的迁移模式,有的终年都在营巢区附近活动,有的在南半球繁殖则能跨越赤道,到北纬50度的海域越冬,有的既可在营巢区附近活动,也会做长距离的迁移。

  群聚繁殖,营巢区由数十对到上万对都有。求偶时会在空中相互追逐,并大声鸣叫。一般性活动如相互理羽、击喙和鸣叫都在巢穴中进行。配偶忠诚度高,离婚事件并不多见。同一对会重复沿用旧巢穴。亚成鸟要到4至5岁才性成熟。性成熟後每年产1窝,每窝生1枚卵。雌雄鸟轮流孵卵,约经7星期雏鸟出壳。再经7至11星期的餵养,雏鸟可离巢。幼鸟一旦离巢成功,在海上生活4至5年至性成熟,才返回营巢区繁殖。

  因海燕科鸟类多生活于远洋的岛屿,不容易调查,所以对某些种类的种群数量所知有限。仅知道有3种濒危。生存压力主要来自天敌,如海鸥、海燕科_海燕科同级,下级分类有哪些猫头鹰、贼鸥、鸦类和猛禽等的掠夺,以及外来种如猫、狗、兔、猪、牛和羊的引进。这些动物啃食草地,破坏营巢区的巢穴,迫使它们另寻栖息处。

  海燕科有2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其中无危物种(LC级)12种,近危物种(NT级)2种,易危物种(VU)2种,极危物种(CR)和濒危物种(EN)各1种,4种为数据缺乏(DD)

首页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