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九年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到白洋淀越冬

  连续九年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到白洋淀越冬中新网保定12月25日电 (吕子豪 齐洺)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25日透露,该处工作人员在进行冬季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巡护时,观测到41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在麦田中觅食的情景。此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及环境保护以来,“大鸨”连续九年到白洋淀越冬。

  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观测到的在麦田中觅食“大鸨”群。

  据介绍,该41只在麦田中觅食的“大鸨”于12月24日上午11时许被发现于安新县大王镇北六村西侧约500米处。当时,管理处工作人员用望远镜和照相机对该群鸟进行了近距离的观测和记录。通过其飞行姿态和觅食状况能够看出,该群大鸨的身体状况良好,未见明显疫病等异常情况。在此前12月15日的巡护过程中,该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曾在附近观测到21只大鸨活动。

  据了解,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首次正式观测并拍摄到大鸨是在2006年。根据多年观测记录,此次观测到的大鸨群,是该管理处开展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巡护观测工作以来,在淀区内发现的单群个体数量最多的一次。“大鸨”连续九年到白洋淀过冬且数量逐年增加,反映出白洋淀湿地保护区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大鸨冬季栖息地。

  “大鸨”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图为“大鸨”在白洋淀湿地上空飞翔。

  “大鸨”体高60至70厘米,体重10千克上下,有的雄鸟重达15千克,是猎禽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据相关记载,大鸨在中国现存约500只。

  国家连续实施“引黄济淀”等生态补水工程,加之近两年白洋淀上游雨量丰沛,白洋淀生态用水得到了有效保护。安新县委、县政府加大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围堤围网及网箱养鱼等影响破坏白洋淀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使得白洋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

  目前,每年春夏季都会有上万只须浮鸥、黑水鸡、小鷿鷈等水鸟迁徙到白洋淀交配繁衍。每年秋冬季都会有大量的大雁、野鸭等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在白洋淀停歇觅食。白洋淀湿地保护区野生鸟类已由原来记录的192种增加到20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26种。

首页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