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背鸠不再是台湾人盘中的美味

  金背鸠不再是台湾人盘中的美味爱护动物的好习惯已经慢慢蔚成风气,台湾人看到野鸟,不再是盘中的美味。在我开始注意野鸟以来,有多种鸟类的数量明显增加。被称作野鸽子的鸠鸽科鸟类和黑冠麻鹭,从前还一度濒危,现在已经可说是到处可见。当然也包括了诸如泰国八哥、中国画眉和埃及圣鹭…等外来入侵鸟类。

  小时候,我住在山村里,附近有原住民部落。当地人常常在河畔树林边缘设下捕鸟陷阱。陷阱的机制非常简陋,竟然只是就地利用河边的黏板岩,从一边向上搬开,用一截树枝撑住,树枝底下压着一串小米,如此就等着猎物上门。也有用细绳在地面上做成圈套,一端牵挂在弯曲的桂竹上的陷阱叫作「吊仔」。河边捕获的多半是俗称「斑甲」的金背鸠和斑颈鸠,偶尔也会有环颈雉等大型鸟类。黏板岩捕捉到的都是压扁的死鸟,而吊仔捉到的多半是活生生的。几年前在乌溪下游,还可以看见大型的野鸽子笼。猎人捕获的活的斑甲,先集中豢养在河边待价而沽,据说都是土鸡城餐厅前来收购。

  金背鸠(注:大陆叫做山斑鸠)是所有野鸽子中体型最大者,同理也是最有肉、最有价值的野味料理。不过,最近也发现野外金背鸠数量明显增加,常在公园、马路上悠哉的大步行走。安祥的表情动作,对人类已不再戒慎恐惧。可见它们的经济价值,已经降低到乏人问津的地步了。

  有一次,在我家附近的公园里看见两只金背鸠,并肩靠在一起蹲在一棵大榕树的树枝上。时机和光线都恰到好处,只是一个仰角,不能拍摄到背部的斑纹特征。我于是得寸进尺,携带着长镜头爬上树,慢慢升高,渐渐靠近。在树上摄影,双脚跨在两枝并列的树枝上,身体必须倚靠着横枝,站稳脚步,取景、对焦、摄影,再向上一层,再换个位置。两只金背鸠只是好奇的看着我浑身解数,险象环生摆出各种可能的姿态而无动于衷。

首页鸟百科